在新公司遇到老同事,不配合工作开展怎么办?【职场指路】
前段时间换了一份新工作,没想到在新公司竟然碰到上家单位的同事。因新公司各方面管理工作都比较松散,没有专人负责,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
入职前在和老板沟通的时候,他对我这个岗位期待很高。所以入职后,我就开始建立、完善、推行各项制度,可能这让大家有点不太适应。于是那个老同事就到处放话,说我用之前公司的管理模式来管大家,以后大家恐怕没有好日子过了。因为她来的比我早,人员也比较熟,所以现在很多同事都开始听信了她的话,表面上不反对,但暗地里总是有些小动作,我现在真的不知怎么办才好。
请教各位,在新公司遇到老同事,不配合工作开展怎么办?在这个多数人没有信仰只重视人民币的国度里,人与人之间信任基础差,甚至出现相互拆台的情况也不少见,其实这种环境更能锤炼和成长人,所谓乱世造英雄。楼主苦恼在新公司遇到老同事不配合自己的工作开展,诚以为,理清轻重、施以三招,就管用的。
老板期待
楼主说“老板对自己期待很高”,言下之意,就是希望楼主要有业绩,给公司带来一些新意,很可能就包括“改变各方面管理松散、无专人负责、得过且过等现象”,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或者在试用中不能较快产生效果,老板就会失去耐性,楼主就难以顺利转正。
既然楼主与老板沟通过,对老板的期望甚至详细要求,更有切身的体会,我等不想妄加揣测,但前面讲的这些希望应当包括在其中,需要楼主仔细思量,更应当是楼主工作的围绕点,随时随地都不能忘记。
优化推行
楼主讲“入职后,我就开始建立/完善/推行各项制度”,自我感觉也是“可能这让大家有点不太适应”。虽然是自我感觉,但直觉总是有一定道理或有某些依据的,如果楼主再去了解调查一些员工的想法,更能佐证自己的直觉。
虽然原来比较松散,无专人负责,总有大家做事的内部规则、流程、逻辑或习惯,这些是否应当去了解清楚,或者将这些东西规范并书面化,并与老板和主要领导交流,了解他们的期望以及对公司存在问题的看法等,再结合自己以往经验,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无需面面俱到或一哄而上,更不用追求高大上,只需要切合实际、能够落地,得到切实执行,对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起到效果就好,再假以时日,效果就会得到持续发酵。
比如“工作无专人负责”的问题,就可以从完善岗位说明书并签字履行来加强,减少重叠管理和无人管理的现象;再如“管理松散”现象,可以从考勤请假、加薪晋升、行为规范等基本制度上去一一监督落实,先警告,再出问题就处理谁。总之,遵循小步前进、宣传教育到位、再严肃执行的流程,这些现象才能够得到较好的落地。
楼主可以反省自己,是否在制度上超越现实而过于完善,或者有些规定没有来于大众而闭门造车,在内容和流程上是自己“孤军奋战”,而没有巧借他人或众人之手来完成。
三招搞定
只要楼主遵循前面所提到的这些制度出台流程,保证自己在工作、沟通、为人处事上不犯原则性错误,自己就没有让别人抓住把柄的尾巴,把曾经的老同事那些行为不要当回事,如果过多想那些他的行为,就会束缚自己的正常思维,只要自己按照工作要求正常做事,行得正、走得端,努力加强与上级和老板的经常沟通交流,自己的工作不是平级或下属来评价的,而是上级决定的,所以,以下三招助楼主开展制度建设工作。
首先,软中带刚。楼主可借与他曾经是老同事这个话题,主动找他沟通。一是感谢机缘巧合,让咱们又成为了同事,希望相互珍惜,希望相互尊重各自的岗位和职责,并支持开展工作,这样,相互都有利,否则,内耗只能让别人开心,两败俱伤;二是有问题可以当面讲,不要背后乱讲或使坏,如果是假的东西,时间长了,纸是包不住火的,楼主手里掌握着制度的检查、执行和处理,不想用在曾经是同事的身上;三是以前发生的事,不想再提,从今天往后,不允许出现那些小动作或阳奉阴违,只要被抓住,证据充分,只能按制度办,到时别怪老同事不认情面。当面,这样的沟通,最好要提前录音,不管沟通是否愉快,对自己都是一个证据,对上对下都会有一个交待。
其次,安插线人。一个好汉三个帮,楼主一定要在各部门结交几个自己的死党,平时多在一起玩,成为臭味相投的朋友,当然最好不要太明目张胆,更不要搞成小团队,控制好一个度,原则性问题也一视同仁对待,这样,各部门有什么风吹草动或最新动向,特别是人员思想、行为的事情,自己都能够较早知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也来得及。
最后,收集证据。想要这位老同事服服帖帖听从或为楼主所用,用“劝、示弱、博取同情、相互理解和支持”等方法是难以凑效的,个人认为,应当重点关注或派员收集他的违规证据和事实,不惜动用一些引诱犯错的技巧,然后依规严肃处理,动粗就用110;如果第一次犯错时,能够主动承认错误并真诚要悔改,也可以在领导许可的情况下,给予一次机会。但是,第二次犯错,就绝不给机会,即使领导想轻饶,也要据理力争。
当然,在做任何事之前,楼主一定要获得领导或老板的支持,如果他们没有明确表示同意,最好不要去实施,否则,一旦领导事后不支持,自己将非常尴尬和被动。看到案例估计很多人想到的是:说我坏话对吧,老子可是老板高薪挖过来的,看老子怎么折腾你,惹火了老子,老子直接把你干掉。可玫瑰想说的是:我不是人民币,不需要人人喜欢我,我只需要那个给我人民币的人喜欢我即可。
入职新公司发现有老同事,常言道,人在江湖混哪能不湿鞋,而此人便是那江湖中的污水沟。玫瑰心里暗惊,这个人怎么在这里,看来后续工作不好开展,是拉拢还是借机干掉,心里犹豫了。
现状分析:上家公司的老同事,比我先来公司,已经有自己的圈子,已过试用期,目前能力可以,但不配合我工作。我作为一个新同事,虽然后面有位大财主支持,可大财主只负责给毛爷爷跟下达命令,说到头还是孤身一人。
留下他,日后肯定流言四起,无论自己做什么,他都会到处以是我老同事清楚我的做事风格去‘抹黑’,但‘抹黑’我喜欢。干掉他还是流言四起,还会说老娘心胸狭窄,公私不分,但熟悉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处事风格向来都是: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不把上家公司的恩怨情仇带到下家公司,无论做什么都是公私分明一碗水端平,奈何新公司没有熟悉自己的人,老娘只有忍。
既然留也不是不留也不是,那劳资就忽略你,不理你,任由你折腾,顺带借助下你的抹黑去宣传下各项制度,这样不知道省去不少口水跟力气,还能超越我自己去宣传的效果。为什么酱紫说了,自己去想想,你一个新人,一来就大动作,员工本身就是有怨言的,又怎么会去听你说的,尤其还是跟自己利益有损的事情,别说这些事情对他们有好处,虽然是有好处,但是至少现在他们是不会承认的,没有看到成果就不要以好坏来下定论,不然输的就是你,要拿结果来下定论。可是这些事情从他嘴里说出来,就不是对大家有损,而且有利,他这是让大家熟悉玫瑰的做事风格啊,知道玫瑰不是说着玩的,是真的会这样做。
至于你的小动作么,既然是小动作,那我就一一正面攻破你的,一黑一正,谁到底更有形象,谁到底更有肚量,谁到底更有能力。顺带也打击下其他想搞小动作的人。要是能弄个大动作更好,最好是触犯公司底线,就算处理了,也不是老娘的错,只会是你自找的。
一个新人来到公司立马就大动作,不被人说闲话,不被人搞小动作,不被人抹黑,反而人人配合你,这只会在梦里出现。哎!换句话说,老同事也是可怜之人,他只是一个出头鸟而已,既然他愿意当这个出头鸟,我想其他人只会乐见其成不会棒打的,而自己如果要棒打的话,还得十分小心翼翼。不能让任何人抓住任何原则的把柄,幸好向来行得正坐得端,不然也不会被老板高薪挖过来了。
文章的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无论做到什么岗位,在什么公司,千万别学玫瑰,一进入公司立马就搞一系列的大动作,先从小动作着手,大动作最起码等进入公司半年以后,建立了一些业绩之后在进行,这个阶段基本已经度过了磨合期、适应期。也征服了一些人,消除了大家的抵触心理。能让人心悦诚服的,一定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手段。炒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都是打工的,何必为难打工的。世界很大,茫茫人海中总寻不到自己中意的知己;世界又很小,不期而遇总会有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时候。职场中由于工作轮换或者变动,总会有与以前的同事或者冤家碰到的时候,这不算稀奇,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碰到志同道合或者以前相处不错的旧同事,可能会促进在新公司的工作早日进入佳境,但是碰到与自己以前不是很融洽关系的同事,就会面临像文中所述的窘况,处处与自己作对,导致自己的工作很难开展。解决之道,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对于这种情况,如果你很中意这家公司,那就不要受其影响,勇于面对,尽可能化干戈为玉帛,而不是知难而退或者不予理睬任其发展。
职场就是个名利场,也是竞争之地,因为一个位置张三继位就不会有李四的机会,至少短期内会是这样,而且新人管老员工,年龄偏轻的成为年岁大的员工的上级也是常有之事。你只需认真分析当下的形势,看看自己从哪里入手予以攻破,或者采取不受其太大影响而按照自己应该肩负的职责去行事,短期内的谣言或者中伤,总会化解,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的。至于本文所言,以前同事说到自己以前的管理风格和管理力度会让员工受不了,铁腕也好、改革也罢,总之,就是要打破现有混沌状态,出现新的局面,这不仅是公司雇用你的原因,也是你自己要在职场站住脚跟的必须之选。
古人云: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因此,我的建议是:
首先,保持正确的态度,就是接受现状,敢于面对现实,反思一下自己前期在原有公司的做法是否有不妥之处?是员工的认知问题还是自己那些环节上出现纰漏?结合自己现在的公司状况,自己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最好结合入职以来了解的情况写一份报告,既有现在公司的分析也有自己意欲采取改善措施的建议和方案,拿给自己的直接领导或者老板。
第二, 在提交领导方案后,当面听取领导的指示和建议。一方面表明自己改善现状的决心和考虑,另一方面了解领导对于此时的态度和看法。毕竟自己刚来,不能评自己的腻断和想法擅自行事,再一方面就是说明以前自己所在公司的一些做法的成功和不足,为以后谣言或者可能出现的非议做好铺垫。
第三,领导的态度要决定你今后的做法。领导混沌说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质本分工作就行了,不希望有大的动作,你就要借坡下驴,偃旗息鼓,是继续留下来混日子还是一走了之?如果领导非常支持,并且让其放手去干,那就要借机要资源要权利,因为改革难免要伤及一些人的利益(当然这里决不是公报私仇之意),便于下步自己开展工作。并再次制定细致行事的方案,包括计划、措施和时间节点的安排。
第四,尽管去读了领导的支持,作为自己还是要认真分析概述的现实,策略上还是以团结人为前提,否则及时再好的方案在推行时也会遇到阻碍和阻力。因此还要与各部门领导加强沟通,了解现有的情况听取部门领导的意见,如果可能,将会遇到的问题早日让部门领导提出来,自己也好与之协商并做相应的准备。
第五,还是找个机会请以前的旧同事聊聊天,吃个饭喝个茶,形式自己确定。主要是摒弃前嫌,首先表明缘分使我们再次相遇,以前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对方理解和谅解,自己不想在新的公司将别扭持续下去。其次就是希望能够建立起朋友式友谊关系,对方比自己来得早,情况熟知希望还要多多指导和帮助。再次,都在世上走,有些是职责所在,尤其谁不想公司越来越好呢,不仅公司有利,对个人也是大有好处的。而且希望从此能够经常坐下来喝酒聊天叙旧,根本目的主要就是解决关系和缓,为下步工作扫清障碍。
第六,在实施推进计划时,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既要按制度办事采取无情管理,又要有一定的有情管理,考虑实际的利害关系,尽可能将矛盾减少到可控的地步。这里日常保持与相关人员的沟通和交流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事情往往就是在缺乏沟通进而产生误会甚至积怨,这一点一定要注意。行的端走得正也要提防夜路和背后的“黑手”。
当然,旧同事还有可能因为前期误会太深或者积怨已久难以接受,在自己做过相关努力之后,那也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不树敌但也不应一味的妥协,该做的做到了,对方仍顽冥不化,你也就不必总放在心里,正常对待处理就可以了。你可以决定你自己,但你未必能决定别人,该放手该放下时,就不要总是不洒脱了。看到题目,恍然觉得是自己经历的重现。同样是在新公司巧遇之前同事,也同样的两个本来应有“同司之谊”的人,渐生嫌隙而各奔东西。
最初,我们都觉得这个新公司各项管理都不太完善,还一起探讨如何推进工作,他也会吐槽自己遇到的问题。再后来,他和我们共同的直接领导总监相处并不融洽,直接投奔公司其他部门领导,到处说我们部门的不好。
最后的最后,新公司一年后机构改革,我们先后被“改革”掉。
回忆这段经历,我有几点反思仅供参考:
1、老同事,就一定要配合工作吗?
所谓老同事,就是在一个公司一个平台一起谋过生计的人,并不是志同道合也不是患难之交,最多就是一个认识的同路人。先入为主的认为曾经认识,曾经共事就一定会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协作吗?
也许之前你们就有工作上的分歧,就有沟通上的不畅,到了新单位,这些并不会因为你们都来自一个原单位就消失不见。
2、老同事,“嫉妒”心会更强。
背景中交待了,老板对题主期待很高,而题主也风风火火的建立、完善、推行各项制度。同样是来到一个新公司,你的受重视程度更高,你的专业化更强,你的能力更突出,人爱比较善嫉妒的本性此时就会显露,她做出各种举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3、新公司推行新政策,没有老同事阻挠效果会更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不管有没有老同事的话语传播,其他同事都会隔岸旁观,静静评判,甚至是采取沉默不合作的态度或者有些反对的小动作。
综上所述,不管有没有这位老同事,新制度的推行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只不过现在这个风波由你的老同事引起而已。那么问题解决的办法有几点建议:
1、与老同事进行沟通。
找到老同事,开诚布公的交流。了解她的心理,明白她的处境和做事的出发点,根据她的回应来决定下一步的动作。争取做到软化其态度,争取其支持,如果不行,则表明你的目标,让她明确,你是为了整个公司和平台的发展,不是针对谁,也没有为难谁。
2、获得老板的信任和支持。
老同事放的话是“用前公司的管理模式来管大家”,有心之人怕早已传到老板的耳朵里,你的制度和流程一定要取得老板的理解和支持,勤沟通多汇报,阶段性的总结和反馈。其实在老板心中,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制度合理,符合公司现状,是哪的模式并不重要。
3、争取现公司中坚力量的支持。
制度的推行不是一日之功,也不可以一蹴而就,强硬推行的结果就是群起而攻之。与现在的同事多沟通,多交流,分析哪些人是支持改革的,哪些人是因循守旧的,哪些人是观望不动的。再有的放矢的争取改革派,拉拢观望派,隔离守旧派。只有获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才有可能将制度推行到底。
总之,新公司,新制度,新思路的推行,决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拿出全部精力,做好铺垫,造势,沟通,推进,执行的全过程。
用自己的工作实力说话,用自己的工作态度正身,用自己的沟通方法确保到位。等到那时候,老同事的话语就不足为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