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杂谈】同事能力弱,请求帮忙时,该不该力挽狂澜呢?
主题描述
在团队中,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是不一样的,当遇到工作能力较弱的同事求我们帮忙时,我们是否该力缆狂澜呢?
有些人选择力,原因是同事之间本应该相互帮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助人者自助;
还有些人选择不力,原因是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帮的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工作中如果遇到能力弱的同事求我们帮忙时,该不该力挽狂澜呢?在其位,谋其政。这在这个案例中可以有2种理解。
一、能力弱的同事,也必须承担他的岗位职责。
合理的管理现状,必然是各种岗位间的良性分工、合作。既然设置了某个岗位,公司总目标的完成必然需要这个岗位能完成它的功能。因此,从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来讲,相同岗位但不同能力的所有同事,都应承担同样的岗位职责。做不到这点,管理失败是必然的。
二、你帮还是不帮,取决于你的位子。
如果你是普通员工,你没有职责帮,但不等于说你不能帮。如果你是上级管理者,帮,就是你的职责了。管理者,其职责是对整个团队的绩效负责的。手下能力差,影响到团队绩效,当然有责任。所以,为了管理者的责任,帮,是必要的。
有歧义的是管理者应该如何帮的问题。是授人鱼?还是授人以渔?通俗说,是直接动手把下属的事给做了?还是教下属合格地完成他的工作?这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的。简单区分,对于临时、突发的事件,可以亲自动手;对于日常、重复性发生的事件,还是以教为主。另外,如果你想培养下属,不但要教他怎么做,还要放手让他在实践中去发现错误。先讲个我父亲的故事,我的老家在地地道道的东北农村,父亲一辈子走出来的日子都是手脚可数的,父亲至今在老家也是邻里乡亲心中及口中的“老好人”。父亲是个木匠,他就是师傅手把手教出来的,自然父亲的徒弟也是父亲手把手教出来的。我的舅舅和叔叔也都是父亲的“徒弟”,在80年代家里要是有个手艺人想当于在政府有高干。舅舅和叔叔在记忆中,从他们15、16岁左右的样子就在我家生活,白天在父亲的木匠铺学徒,晚上在我家住,母亲不光要给他们做饭还要给他们洗衣洗被。后来舅舅、叔叔相继成家,父亲为他们盖房子、娶舅妈和婶子,2008年父亲的木匠铺也给了叔叔。可是,近几年父亲的生日,有父亲的师兄弟、父亲的老哥们、有父亲的徒弟,唯独没有舅舅和叔叔的影子。
讲讲我刚刚参加工作,那时候不懂什么叫做“人力资源”,连基本的工资表格(个税税点)都看不懂,,,和我交接工作的女孩是要和她的男朋友去南方结婚。她教每个细节,包含去社保增减员1、需要的单据如何填写、需要的资料、请印的流程;2、社保局审批领导的办公室房间号和位置图。。。。。。她影响了至今的职业习惯和职场处事。
做了N年的菜鸟,后来偶开始带团队。一直以为行政or人事基础工作是个人都会做的,可是后来我才发现“王总,你在家Ctrl+C到单位Ctrl+V,是不能复制粘贴的”。在我的心目中,每个专员、实习生都是一张白纸,只要你用心教他用心学,将来都会成为HRM。经历过公司屡次的增编和裁员,我从一个带着10人的HRM变成一个带着2个人的HRM,又从一个带着2个人的HRM变成一个带着5个人的HRM,直到今天一个带着3个人HRM管着3家公司的行政人事事务,,,,经历了数次的招聘、裁员、分流、招聘、裁员的周而复始循环。个中滋味,其中心酸,员工在岗时手把手教做绩效表单、离职后的流言蜚语,,,,也相当于职场瓶颈期的历练。
再讲讲社会现象,很多新闻如实报告,“雪地中的老人无人扶起”“扶起摔倒老人被讹诈XXX万”,,,,,,,故此,社会中、已至生活中、工作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
以上,个中滋味,唯独亲历者明白。
回到主题,团队中“帮”与“不帮”
一、团队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团队的成员与成员之间,一定要相互帮助与支持,才能融成项目的达成。每年组织的拓展、员工活动(徒步、登山)、、、都是团队凝聚力的体现。
二、职业生涯责任心、成长与规划。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情形,有的员工自己的工作不做叫其他员工帮着做,一次、两次、三次,导致帮着做的员工产生负面情绪,最终影响两个员工和睦相处。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毕业后大家都是从基础专员做起,为什么N年后有的成为HRM、有的成为HRD,而有的至今还是专员。工作中的学习与成长及责任感,帮助他人及做的多的人肯定是有“玫瑰香”的。
三、格局。每个人的格局是不同的,站在长城上、站在泰山上和站在一楼草坪上,看到的风景肯定是不同的。员工遇到困难,根据岗位、职场生涯、人生履历同事之间解决的方式方法固然不尽相同。
帮:
1、主动帮的时候一定要偷偷帮。不要很多同事、领导都知道个中细节,低调行事,一定要施恩不求回报。
2、帮的时候要点到为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帮:
1、如何何时何地,一定要学会拒绝。能力范围外的事情,一定不能强帮硬帮,导致好心办坏事。
2、原则底线不能触碰。
帮与不帮,一定要记住做人的底线:施恩不求回报,受恩莫忘报答。一、解读案例:
1. 在团队中,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是不一样的,当遇到工作能力较弱的同事求我们帮忙时,我 们是否该力缆狂澜呢;
2.有些人选择力,原因是同事之间本应该相互帮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助人者自助;
3. 还有些人选择不力,原因是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帮的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二、分析及建议
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已的故事,我记得那是2002年我加入社会这所大学,后来也许是因为才毕业对电脑比较好奇,在外地打工的我,先准备学习打字及简单的办公OFFICE后再上班,学习了一周后,我朋友建议我先进厂,因为那段时间“非典”严重,在外面吃、住都不安全,就这样,我在朋友的帮助下,到某制造业工厂应聘。也不知道该说我运气好还是不好,我被选中当制造部的文员,不用在流水线作业。
我清楚的记得才上班的第一天,一早上班,有位跟我年龄差不多的姑娘让我打印一份电脑文件,在她刚说完后,我说我不会打印,她笑我,笑我说“连打印都不会”。
在她看来,打印是很简单的问题,也许是因为她的这句话,我更加努力学习,就这样在朋友和同事的帮助下,一个月我学会了简单的制表。那段时间充实而忙碌着。现在想想也许那段时间很辛苦,但是感觉很值。
看到今天的课题,我突然想到自已的一段经历。或许有些朋友也跟我一样,曾经遇以类似的问题,但是是怎么说呢?不管是职场新人还是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换一个环境,或多或多都需要别人帮助。那么作为我们来说,如果遇到位这样的人,我们是帮还是不帮呢?
我个人建议,帮,肯定是帮,曾经我受到别人的冷言冷语我能体会到那时那刻的感受,但是帮要有底线,可以告诉别人方法,不要只给别人说结果。只告诉结果,别人下次遇到此类情况,还会问,那下次是说还是不说呢?
所以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希望大家都能用正确的方法,合适的方式帮助身边的朋友,让其与一起成长!,很有意思,用了四个字“力挽狂澜”。什么叫力挽狂澜,原来出自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并且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那在职场中,当同事能力弱,请求帮助时,该不该力挽狂澜呢?这个主题的分解点:(1)同事能力弱;(2)请求帮忙;(3)该不该力挽狂澜。结合主题描述,我表示自己的立场:不力。本心来讲,我个人非常期望力,因为结合鄙人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因为能力弱,工作遇到危机时,期望有能力力挽狂澜的同事能帮忙,度过危机。但是又深知,如果仅仅打着弱的旗号,不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让自己成为那个力挽狂澜者。而打着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呼唤团队合作,那自己不成为别人眼中“笨蛋”、“猪一样的队友”,希望不力,能鞭笞自己不断前行,做个给力的普通人!同样与君共勉!以下观点,结合自己的立场,谈谈浅见。
优秀团队,权责分明,淡化个人英雄主义,拒绝职场老好人
为什么在团队里,会出现力挽狂澜者,因为他们能力强,所以他们就充当力挽狂澜者。我弱我有理,你就该帮助我,因为你强,你为什么不帮助我,甚至把帮助当做理所当然。在工作中,有没有这群人,领导交代的事情,他们总是会打折扣,甚至完成不了任务,最后总是会出现力挽狂澜者,解决问题,圆满完成任务。大家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
第一,拒绝职场老好人。在团队中,是否有那种老好人,不会SAY NO者,他们为了团队的荣辱成败,在关键时候,只能充当力挽狂澜者,甚至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只为成全那个所谓能力弱的同事。比如:领导安排给A的事情,意在考察其责任心和工作态度问题,周六日加班应该可以完成。但是A打着工作能力弱的旗号,甚至打着完不成任务,就被公司开掉的紧急程度请求B的帮助,B是职场老好人,帮助了A渡过了工作危机。一次危机渡过,A不思悔改。一而再再二三的麻烦B同事,B同事因为不懂的SAY NO ,工作强度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忍不住和公司提出离职。而A呢,总能在公司,找到那个老好人,一次次帮他渡过危机。在此,我们会认为,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好人呢?你错了,好人,因为你成为滥好人。与人为善是人的一个基本准则,但是什么事情都是有限度的,无限度的爱那是滥爱,做人是要有原则的,一次我绝对帮你,二次我救你,三次你有问题,贱人,滚。不要让滥好人成为自己职场的包袱,裹足了自己的职场发展前景,也滋长了那些能力弱者、裹足不前,不思进取之人的土壤。
第二,淡化个人英雄主义。
为什么,在团队里,其他人都不给力,而有些人能力很好,鹤立鸡群,总是能营造出力挽狂澜的效果。比如大家看过《快乐大本营》,每逢谢娜或者其他人出现乱子时,何炅总是会成功的力挽狂澜,他是芒果台《快乐大本营》力挽狂澜的顶梁柱。如果哪天《快乐大本营》少了何炅,不知道柜台的收视率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的保持收视长虹了。
不力,不是不力,而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把力气花在前面,而非后面,大家才会有动力去分享自己既有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一个好的工作制度设计,一定是肯定你的工作成果,但是不鼓励加班;允许你去帮助同事,可是绝对是权责分明,奖励优秀的团队,但是会淡化个人英雄主义。那你即使是帮助了八个人同事,弥补了八个漏洞,但是你在团队中赋予了相应的工作职责,那拿芒果台的《快乐大本营》来看,何炅的薪酬一定比其他人高,因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贵台收视率的保证,他的价值就是在危机时能力挽狂澜。同样,也是贵台的明确分工所致。至于贵台失去何老师后,会怎样?不知道。但是台湾的《康熙来了》已经有了很好的印证,蔡康永和小S的相继辞职,《康熙来了》年底就停播的事实已然存在了,伴随十一年的快乐即将戛然而止。所以不鼓励个人英雄主义者,对于团队长期稳定,并不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危机出现后,我们只会去歌颂救火英雄,谱写英雄篇章的时候,可是真正关键的问题,难道不是去追究那个火灾的责任嘛。难道我们不应该加强危机前的防患意识嘛,从源头上控制狂澜制造的可能性,而并非去关注谁是狂澜解决者嘛?
大家很喜欢看《复仇者联盟》,但是又有谁真正愿意生活在那个英雄辈出,但是危机四伏,惊涛骇浪的世界里。就在复仇者联盟的那个电影里面,他们自己就讲了,复联里最希望有的一个世界,就是一个不需要复联的世界。我希望,宁愿活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里,做一个给力的普通人。
第三,职场有分工,做好人岗匹配,让职场弱者,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片天空。
职场上有自己的明确分工,一个萝卜一个坑,为什么会反复出现弱者,一而再再而三需要他人力挽狂澜,那是否意味着人岗不匹配,公司没有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再则,团队里有团队分工,即使团队胜利了,是否让团队弱者麻痹自己,太过于依赖团队,而忽略了个人的成长;甚至团队的光辉掩盖了个人弱者的事实。
诚如,三茅10.29日打卡话题中,提及的那个职场中善于溜须拍马的同事,例如说老板娘身材有点胖,她就主动提出每天早上陪着晨跑减肥,得知老板娘喜欢吃蜂蜜,她特意找人从老家寄过来野生蜂蜜等待,不胜枚举。应届生毕业后,通过4个月的工作观察,作为前台,工作能力却一点提升也没有,交代的任务一拖再拖,和周围的人际关系处理也不好,大家对她的评价比较差。但是老板娘却觉得此人不错。那是否意味着,她不能胜任前台的工作,经常在团队中处于一个麻烦制造者,甚至是一个狂澜制造者。那我们换一种思维,在别人的眼里,她是一个善于溜须拍马的人,但在老板娘眼里,她是一个善解人意,真诚的孩子,她懂得如何投其所好,甚至愿意牺牲个人时间,陪自己晨跑减肥的孩子。那换言之,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点了。那这个应届毕业的女孩,是否只是一个前台岗位的弱者,确是一个懂得迎合老板娘心的强者呢?那再放大化,这个女孩明白谁才是在企业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人,能做到目标锁定在关键决定性人身上,最足功课,能让关键岗位的人能力排众议,极力挽留。那是否能说她更胜任做老板娘的助理,或者适合做那些目标导向很明确的岗位,善于捕捉目标客户的心,目标性很强。那前台是合适她的岗位吗?也许案例中的前台的更多的职责是行政事务很强的杂事。但是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善于搞定人,但是却不愿意从小事入手,真正落地做事情。只能呵呵,如果只是一味高调做人,而非高调做事,最终还是会死在职场路上。除去职场心态等因素,姑且在职场中,这种善于溜须拍马的人,用到刀刃上,合适的岗位上,说不定就是和珅、韦小宝这样的大人物了,决不能小觑。
职场中,踩碎玻璃心,办公室不相信眼泪;同事的不力,正好鞭笞自己不断前行,让自己逐渐变强,工作中事不过三,不要成为他人眼中的弱者。
首先,职场不是家,它虽然有时散发家的温暖,但是绝对不是家,在职场中,每个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造价值。当你遇到问题,需要他人帮助,甚至力挽狂澜时,他人有权拒绝你,因为他人没有拿你相应岗位应体现价值的工资。也许,你会很沮丧,但是踩碎你的玻璃心,办公室不相信眼泪。
再次,你如果还是个新人,他人可能会容忍你的无知,能力弱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当超过了三次,很多人都会设置做人老好人底线。你不会,请严格要求自己,抽出周六日的时间,多多学习,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你没有经验,但是请你虚心向他人学习,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而非全部假手于他人,慢慢的成长起来;你没有人脉,请珍惜身边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同事和朋友,不要把他人的帮助当做理所应当,甚至他们没能在你危机时,力挽狂澜而心生抱怨,你的那些漠然,心存负能量会让那些真正关心帮助你的人心寒,继而远离你。
力挽狂澜,不是为了那个求你帮助的“笨蛋”、“猪一样的队友”,而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
没有完美的制度设计,没有完美的个人,只要有分工就会有团队合作。在团队合作中,难免会碰到“笨蛋”、“猪一样的队友”,老板交代他们的事情,他们就是不能尽善尽美,他们虽然很努力,但是他们就是弱,招聘过程中,他们就是亦步亦趋的用三板斧“招聘网站发招聘广告、朋友圈发招聘广告、QQ群里发招聘广告”工作很辛苦,就是不出成绩,做个招聘专员或许称职,但是再往上发展,着实很辛苦。你想培养他们,总是感觉缺乏灵活性。这些人在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心态好,不抛弃,不放弃。心态不好者,随着企业发展,这些人都逐渐被企业淘汰。那面对心态好的人,当他请求你帮助时,不是需要你力挽狂澜,解除他的危机。而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让自己探寻未知的自己,让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在职场上不断体现自我价值,从茫茫众人中,脱颖而出。当销售岗位、产品岗位在工作中,需要我帮助时,力挽狂澜不重要,关键是我努力了,尝试了,站在本我的角度上,没有那么无私,只想做最好的自己,不做麻烦的制造者,狂澜的制造者,做一个给力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