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都市人才招聘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HR社区 > 管理评论 > 【职场指路】对于屡教不改,经常犯小错的员工该怎么办?
【职场指路】对于屡教不改,经常犯小错的员工该怎么办?
作者:昆明人才招聘网 时间:2016/6/26 阅读:1767次

【职场指路】对于屡教不改,经常犯小错的员工该怎么办?

主题描述


我们是一家医药公司,很多人都是老员工,大部分都是靠关系进来的。有一部分关系户没有责任心,做事喜欢拖拉,经常犯一些小错误,但是又不能开除。有些时候,这些小错误只要稍微留心都可以避免,但就是因为不用心,才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因为我们是医药公司,所以对运输药品的车辆卫生有一定的要求,有一次我去突击检查,发现车辆卫生非常糟糕,就要对当事司机进行惩罚,可是司机居然说我检查的时间不对,没有提前通知。
请教大家,对于这种屡教不改,经常犯小错的员工该怎么办?一、问题分析

很多员工之所以养成了拖拉和犯小错误的毛病,根源无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企业的文化使然。一个企业如果已经建立了细节导向的文化,那么,即使有几个这样的员工进入企业,也会被企业文化重新塑造;而一旦整个企业都被这种文化氛围所笼罩,那么,靠突击检查可能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第二,背靠大树好乘凉。由于经常拖拉和犯小错误者多是有关系者,他们笃定凭这些小错误,HR是不可能开除他们的。

二、应对之策

企业可参考的解决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可考虑引入以5S为核心的精细化操作体系,把各岗位工作内容、项目以及操作标准明晰到位,每一岗位该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都要详细地列明,且尽可能地量化,而不是模糊地说大事、小事。当然,这样做,HR的工作负担会加重很多,不过,要想改变这种拖拉的工作作风,不可能通过制定一项制度就能搞定。

第二,建立与各项细节执行情况相挂钩的绩效考核体系。既然不能开除员工,那么,如果员工工作绩效不佳,扣减部分绩效奖金总是可以的。即使再有背景的员工,也会考虑自己拿到手的钱会不会少。总之,既然不能一棍子打死,那就那几板子吧!而且还要让他感到疼。

第三,企业高层肯定对细节问题重视不够。这些员工敢拖拉和屡犯小错,还是与企业自身有关系的。企业文化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企业高层领导的性格、态度、决心有关。如果企业出现如此情况,肯定与高层重视不够有关,如果高层领导真能来个“杀鸡儆猴”情况好转的可能更大。当然,这也要考虑企业现实的利益。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就是发生事情在小的状态时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从而导致大的祸害。本文中关于员工小错误的处理就是由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积累起来就会“屡教不改”,职场中这样“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员工还是较多的,在日常管理中的确也给部分管理者带来困惑。
      “人无完人”或者“人非圣贤谁能无过”的话语早已耳熟能详,也为一部分这样的人员找到开脱的借口和理由。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犯一些错误,关键是这种错误的性质以及对于工作造成影响的程度是需要仔细衡量的。人的成长一如树的长大,在树木出现不该有的分岔时园丁不及时在萌芽状态进行铲除,就会影响“参天大树”或者笔直大树的生长和形成。所以,人也一样,在出现小错误时及时给予提醒和批评教育,不仅会使得错误难以扩大,而且会及时指出正确的做法更有利于今后的工作。
      人是习惯的产物,人的习惯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命运,好习惯与坏习惯就是在不断的斗争中此消彼长,而坏习惯更不会因为一次的教训而完全改掉,需要不断地意识上的改观、态度上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改善的。因此对于这种小错误不断的员工和现象,绝不能“等闲视之”,也不能“漠视不管”,更不能采取一棒子打死的做法。较为合适的还是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既做思想工作,有做出要求和改进的计划,最重要的还是要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果屡屡这样之后仍不思悔改者,就要果断采取措施,该处罚就得处罚,该劝退就得劝退,避免“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因小失大的局面或者局面失控,自然就会影响整个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至于文中所说的司机的表现,究其实就是长期忽视小错误又没有正确的工作流程和要求而造成的后果。出现错误不是从自己找原因,而是怪罪到其他人的身上,这就是“前有车后有辙”的典型表现。所以,对于屡教不改,小错误不断的人员,除了必要的给与指正和改过的机会,更主要的是要从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流程上进行细致的规定和提出要求,并不断考核其表现。小病不治,终成大病。
    一个人时不时犯点小病,不痛不痒的,好像也没什么大问题,得过且过吧。天长日久,终于有一天公司组织全部员工体检,心想也没什么事,还优哉游哉的晃荡,结果体检报告出来一看:癌症,晚期。心中那个悔啊,可惜悔断肠子也没用啦。
千里大坝,溃于蚁穴。
    一只小蚂蚁在大堤上挖了一个小坑,咦,住着挺安逸的,于是呼朋唤友,成群的蚂蚁聚集在一起不停的挥舞着小锄头,大坝上出现了一个不太起眼的小洞。寻堤人员看见了,也不以为意,那么一丁点小洞没啥问题。日积月累,在一个下着暴雨的夜晚,大坝决堤了。滔滔洪水,一泄千里,淹没村庄无数。
小事酿大祸
    公司小王去洗手间洗手,一拧水龙头,咦,没水,于是走了,直到下班他也没想起来,水龙头是开着的。晚上8、9点水来了,水龙头就这样一直在向外吐着水。第二天小王来公司上班,发现大家都站在门外,一打听原来是公司被水淹了,一楼仓库的货物全报废了,老板正在大发雷霆,发誓一定要找到那个罪魁祸首。一想到那些报废货物的高额价值,小王想死的心都有啦。
   某选矿车间正在检修球磨机,到了中午吃饭时间还没检修完毕,守在电闸旁边的小李肚子实在饿得不行,于是心想,我就跑着去打个饭就回来,就几分钟的时间,应该没事吧。于是小李离开了工作岗位。吃完饭回来的工人见没人守在电闸旁边,以为检修完了,于是合闸送电。意外来得如此突然,几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就消失了。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一个小小的失误、一时的粗心大意,导致的后果都是那么触目惊心,甚至是不能承受之重,我们还有理由为自己的一点小过失找借口吗?
   工作中很多人都以为仅仅是一点小过错,没必要上刚上线,殊不知,就是平时的一点点小错不及时加以纠正,最终导致大祸,无法挽回。还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就一丁点儿小错,不会就那么巧的造成什么大祸,完全是小题大做。这不是小错的问题,是态度问题,是对工作、对财物、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案例中说:经常犯错的老员工,都是关系户,轻易得罪不起,又不能开除。如果他们犯的错造成了重大损失,甚至是导致公司破产,相信老板会处理的吧。就算是只是小错,造成的损失不大,但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老板也不会无动于衷的。这是内耗,就是金山也经不住折腾的。
对于这种屡教不改,经常犯小错的员工,建议这样处理:
1、  严明纪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于经常犯错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记录在案,累计叠加到一定的次数给予严重警告,并上报总经理处。处理决定经员工本人签字,保留证据,以便作为日后劳动仲裁的采信依据。
2、 做为HR,管得了就管,管不了就放任自流,造成大错老板自会心痛的,也会下决心拿出一些手段来治理这些人。人教人,怎么都不会,事教人,一次就足够。我们尽到自己的责任,把份内的事做好就行了。我看完案例之后的第一想法是:快逃,HR。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因为我看到了一家不适合HR发展的企业,体现为:
1、很多人是老员工,大部分老员工是靠关系进来的。这样的企业,我的直觉是:这是一个人治的企业,不是规章制度治理的企业。这样企业的HR,发展空间相对有限。
2、做事喜欢拖拉,经常犯一些小错误,让我想到了多年前的国有企业。这就是效率低下、质量不能保证的另一个表现啊。
3、司机要求检查提前通知,这就是说:你检查,我就表现合规;你不检查,我就马马虎虎。这样的工作态度,我想,应该不仅仅是一位,应该是一群啊。这样的企业文化,会不会培养出作假的员工呢?在这样的企业里面,即使有好的制度,执行到位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基于以上种种,我觉得:还是早点离开比较好。
如果单纯想处理员工经常犯一些小错误,倒是可以分享我们行政在处理这方面问题的做法。
众所周知,行政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是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琐碎,因此,我们公司历来行政人员要求不高,流动率高。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员工本公司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对公司的熟悉程度又直接影响了其工作的准确性。所以我们行政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仔细梳理了所有的工作内容,并制定了每项工作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
2、将以上内容做成书面材料,培训每一位部门员工,确保员工熟练掌握且能够正确使用;
3、制定了相对简单的奖惩措施,主要内容为:如果能够100%完成会有哪些奖励,如果完成率不达标,会有什么处罚?同样的错误屡犯怎么处理之类的。因为我们公司有成熟的绩效考核,后来行政的这部分工作就演变成了行政部门相关岗位上的考核内容,与员工年度评优、员工发展等进行挂钩。
4、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与通报。定期的检查与通报呢,是行政通过部门的周会来进行的,一般是回顾每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以及如何避免再次发生的方式;不定期的检查呢,是行政与各部门的沟通、行政部门自己的检查来实现的。发现一个错误,及时纠正,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以上方法能够生效的前提有两个:第一,真正花心思来梳理工作,并且愿意在日常工作中评估;第二,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如果碰上案例中的老员工和司机,我们行政的方法能够发挥成效,还是需要斟酌的。
来源:云南人才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