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指路】转型期的小公司,人事经理应如何开展工作?
主题描述
我刚入职一家软件公司,公司05年以前是从事广告业务的,14年开始转型,开发互联网APP产品,原来的广告团队因为不适应新的发展,纷纷离职,原班人马只剩下一个副总、一个行政和一个财务。
转型后,老板发现再用原来的一套管理办法行不通了,于是设立了人力资源岗位,准备将员工手册、岗位说明、考核办法、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起来。我之前在一家汽车销售集团做人资经理助理,现在入职进来做人事经理,但人力资源部只有我一个人。
目前公司处于产品推广阶段,有10来个业务人员,由总经理和副总带队,开发人员急需4个,但眼下只有1个。人员紧缺,制度匮乏,我知道需要做的事很多,但又感觉千头万绪,不知道如何下手。
请问大家:我该怎么开始工作呢?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企业里发展10余年以来,初期新任人力资源经理一般首要任务是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在转正述职的过程中常常会用起草、修改、完善了多少制度、表格的来证明自己的试用期的贡献,而且是以数量来取胜。5年前的人力资源经理到一家企业,一般是从员工的薪酬福利着手,特别是新到任时业务部门的负责人都会向新来的HR抱怨公司的工资是如何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是多么高,人才是如何难招与留。而新任的HR也通常会配合业务部门负责人进行局部的薪酬调整。
但今天,如何新任的人力资源经理如果还如10年前或5前年一样,进行制度完善、薪酬调整作为切入点的话,基本上是一种“自残”的悲壮。制度匮乏、人员紧缺都只是表象,如果过分的关注企业的表象问题,基本上是抓不住企业的核心问题的,那又怎能真正的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呢?
人才永远是紧缺的,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制度永远是滞后的,特别是中小企业。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如果HR不了解就想快速解决,其实是不可能的,反而是越解决问题会越多而让问题严重化。怎么样?
其一、以业务员身份下市场,以新来的业务员身份和现在有的业务员一起下市场几天,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公司的产品在市场的反应度,客户都关心什么?需要什么?这些问题之前业务员都是如何解决的或者说是如何向副总经理、总经理汇报的。那么,对于这些问题,作为行业专业的外行的你,从人才的角度、思维的角度应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二、在过程中急时与副总经理、总经理沟通问题,就自己发现的问题与他们交换建议,看自己与公司高管的思维有多少融合度?如果刚开始融合度不够时,也没有关系只是不相突冲就有机会更好的合作。就是说通过走访业务来融合到企业中来,融合了你接下来开始完善制度,还是调整人才渠道与薪酬都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
才20来人的小公司,管理工作并没能有什么太大的难度,也无须千头万绪。通过业务的实际接触,了解了市场与老板的管理思路之后,其他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在了解的过程中,当然要重点关注开发人才引进的问题。可以着重关注为什么之前流失,为什么出现80%的空缺率?都了解之后,结合与高层的思想交流拿出两份方案,一份是快速的应急方案(如高薪、猎聘、猎头招聘等),一份是可持续解决的方案(如调整绩效、薪酬方案来留人。
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高层的思想,与高层同频之后你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更高效。转型期的小公司,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个人认为,企业能活下来就是王道,其他一切都是海市蜃楼。软件公司,14年开始转型,开发互联网APP产品,可见企业成立不久且是热门行业,此行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首要解决“吃饭”的问题,因此作为HR进入企业后不要先提啥制度啥规范,在企业初建期,怎么样配合企业完成关键任务才是重中之重。这也是我们HR在企业不同阶段扮演不同角色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在企业初创期,HR的主要角色,一如招聘,招兵买马,二如参与业务或技术,三如做好后勤保障。开发人员急需4个同时只有1个,那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招聘开发人员;公司产品推广阶段,总经理和副总带队,那我们的重点工作也可以是参与产品推广,这样既可以了解企业产品价值所在,更可让我们对销售任职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HR的角色并不是固化的,一层不变的,是因为所在企业所在发展阶段不同而差异化极大的,所以我们切不可因为多读了书,就照搬照抄,最后难受的是自己,因为到处碰壁到处没人理会且得不到认同,难免自哀自怨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应当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方法、侧重点等做出相应调整。
如企业现在处于生存阶段,靠能人,实行“人治”。这一阶段企业规模较小,人数不多;经营业务比较单一;组织机构简单,管理层次少;职能专业化程度较低,分工不明显;管理工作量小;决策权集中在老板手中,管理主要依靠创业者等核心人才,即“能人”;规章制度不健全,企业文化尚未形成,主要依靠个人经验进行管理。“人治”策略简单粗放,不可能实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管理,这一阶段人力资源的核心是选人,发现和培养核心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我们在外部获取优秀人才时,在选拔人才时,应把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作为选择的首要指标。我们也可依据企业实际建立鼓励创业的激励机制,营造出创业的工作氛围,刺激大家的创业意识,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再简单延伸:企业第一阶段是生存阶段,是人治;到可第二阶段发展就靠制度,实行“法治”;再是第三阶段:繁荣靠文化,实行“德治”;再是第四阶段重生靠改革,实行“整治”,在每个时期,我们HR的价值和工作重点都是不一样的哦!入职如此“小快灵且转型”的公司,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行动准备,具备十足的现场应急处理能力,或者有公司组建时期的工作经历,或者习惯站在老板角度思考问题,那么,都容易出现如楼主“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样的情况,以下思路可供参考:
与老板交流到位
老板设立人资岗位,肯定有他的想法和目的,希望达到什么效果、起到什么作用,哪些工作要做到什么程度等,但楼主不一定完全清楚,即使在面试时有所沟通,但公司变化和发展很快,又是转型期,所以,加强与老板和副总的交流非常重要,这种交流应当是有意识的、随机的或者不定时的。
交流的内容既包括制度流程,也包括招聘培训等人资各模块,还包括如何学习其他部门知识流程,协助其他人员工作开展等,总之,凡是与“人”相关的事都可以交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份内份外的所有事,做一个乐于助人、受人欢迎的人。
将工作列成计划
与老板等交流所得到的工作信息,按时间紧迫性和重要程度,列成自己的工作计划,明确好内容、实施办法、完成期限、完成标准、费用等,由于公司小、变化快,最好将所有事项罗列成一个大计划,可以是月、季、半年,更长的时间段估计用不上,另外,一定要分解到周计划。
计划形成后,可以交给老板审核下,如果他有新的要求或想法,会给你提出来的,及时增删计划就可以了。
学会请示与汇报
不管什么工作,在实施执行中如果遇到与预计情况有变化的,都应当电话或当面请示老板后再操作,如果一切顺利完成较好,也要及时向老板汇报,以便他能掌握相关情况,或提出与公司其他工作协调一致的新想法。
这样的请示汇报,可以是每天下班前,或者一件事情进行到有一个小节点,最长不能超过二天,如果不及时与领导沟通,一般情况下,领导由于工作忙,也难以及时找你交流,时间一长,你与领导的距离感就会产生,这样,对自己的成长和在公司的稳定就不利。
新人资工作顺序
一般来讲,入职新公司的HR者,特别是这种一人肩挑全担的公司,针对楼主公司情况,按照时间紧迫性来看,工作先后顺序可以是:3名开发人员招聘(可以联系互联网QQ群)、员工手册(可以暂包括公司简介、员工行为规范、行政的会议/车辆/出差等管理办法、财务的请款/报销/货款催收等制度、考勤及请假办法、入离职管理、奖惩办法、薪资制度等)、考核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