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都市人才招聘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HR社区 > 管理评论 > 与老板的理念不同,是否要说服老板?
与老板的理念不同,是否要说服老板?
作者:云南人才招聘网 时间:2015/12/5 阅读:254次

 与老板的理念不同,是否要说服老板?

主题描述


  我们公司是一家技术服务公司,现在公司遇到一些瓶颈,想扩大公司业务。2014年6月份公司招聘一名销售人员,工作挺卖力,但是不出成效,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1、个人能力不足,缺乏大客户销售经验。2、2014年总的经济环境不好。
  在这方面我和老板一直存在分歧,我的主张是多招销售人员,优胜劣汰,看人家平安保险公司就是有人就有江湖。我们老板是技术专业出身,做事非常严谨,考虑如果销售人员频繁更换,客户认为咱们是一家什么乱世八糟的公司,今天张三去拜访客户一遍,明天又换成李四,对企业的形象不好,考虑到感情和踏实肯干的原因,一直在用以前的这名销售员。
  我应该怎样来说明老板,并注意哪些方面,才能招聘到合适的销售人员呢?我本人也是技术出身,做过一段时间的销售。结合人力资源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我们人力获取人才的途径,无非是广告、朋友介绍、网站简历等方法,学校教的专业,外面一抓一大把,学校不教的专业,就得到市场上找有经验的人,高薪、猎头、挖人;也是有办法的,但对于新兴技术,经营理念对应的人才,学校和市场上都无法提供,获取人才的方法,只有培养一种。但是遇到能够培养的人,就已经很难了。

     我认识一个老板,做高分子材料的,养了一批这个专业的博士后,几年出一个新产品就非常不错了。这么干就不能用HR得眼光去评估。同理,很多岗位,比如接班人、战略岗位,从市场上很难获得,但具备培养潜质的人。老板们都暂时放弃利润,暂时放弃市场,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销售人员好招吗?大部分人认为好招,我认为要分,因为市场上的销售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销售,比如你举例的平安保险,没有经验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是可以很快上手的。还有一些看似有技术,但实际上技术含量不高,通过培训也是可以上手的。还有一种是技术销售,因为要和对方的设备、人员和系统进行服务对接,一般称之为销售工程师,普通人通过培训是很难达到要求的。技术服务公司起步时,都是老板兼技术销售,公司大了,就必须培养专门的销售。把老板解放出来。这个岗位就很难招到称心的。

     案例中,所描述的销售人员,即便很容易招到,你最好慎重一下,看看老板用人方式,即便咱们招普通岗位,也得对应经理的管理风格。你可以先找一个,你认为经验技能各方面都优于原岗的,对老板说,我遇到一个人,觉得很适合咱们,您先看看,不用都没关系,老板如果有时间,就会看看这个人,如果能打动了老板会更好。毕竟谁不希望有更好的。(老板考虑频繁更换销售对企业形象不好,这个顾虑是对的)
     你考虑的方向是为公司好,可老板不答应,你什么也干不成,人海思路不行,那咱们就上精兵思路。选择比现有岗位更合适的人,让老板抉择,因为你的方向是为老板好,老板再固执,也不会打击你的积极性。人是一点点进来的。
   有的时候,老板也得成长,咱们有的时候,也得等老板成长,尤其是思路和老板存在较大差异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妥协,让老板看到好处,他才会有信心决策,千万别自认为正确,非得让老板采纳,先为老板打算,再逐步渗透你的思路。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类的典故,直言上谏的基本上都被砍了,迂回进言的都获得重用了。前面明明是南墙,就别直接上脑袋了。
   最后,这个问题的最后一问,是不是应该是“我应该怎样来说服老板,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让老板同意招聘其他的销售人员呢?”个人理解,何道理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都是相对的;我们只是根据自我的认知评判评价着未知的事物。
    作为一家技术服务公司,遭遇业务发展的瓶颈。目前的分歧在于老板和你的用人理念不同:老板要稳,要企业形象;你要量,要优胜劣汰。
    用人理念的不同,折射出经营理念的差异。老板的经营理念看的是以后,而不是当下;你的出发点是短期利益的获取。有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矛盾,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许多事情并不是简单的以对错来区分好坏,都是在利弊权衡以后折中的考虑。为什么你要说服老板?从出发点来讲,你是想销售额有大的提升,扩大公司业务范围,让公司取得更大发展;这是好意,也是好事,必须让老板看到你的出发点。
    凡事最忌人云亦云。很多事,别人做得很好,不代表你就能做好。平安保险有人就有江湖,为什么?你可能会通过深度调查拿出数据,平安保险的业务员门槛低,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平安保险受众面广,人多但覆盖面有差异……再拿平安保险的特点和你们公司的业务特点进行对比,如果你发现几乎完全相同,那你的方案应该是可行的;如果没有多少可比性,你觉得有几分胜算?请问,你如何拿一个自己都没太多胜算的事情去说服别人?
    老板的顾虑你也看到了:“如果销售人员频繁更换,客户认为咱们是一家什么乱世八糟的公司,今天张三去拜访客户一遍,明天又换成李四,对企业的形象不好,考虑到感情和踏实肯干的原因,一直在用以前的这名销售员”。面对老板的担忧,你有什么好的策略没?如何解决销售人员不稳定?如何保持企业良好的形象?如果你不能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要说服老板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那么该如何处理呢?其实,留用这么销售人员和招聘新的销售人员并不冲突。很多销售企业都设有“销售内勤"这个岗位。这个岗位对内可以整理客户信息,对外可以联络客户,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把一个销售人员的功能进行了分流。这样算比较折中的方案,既满足了老板的需求,又对企业的销售有大的促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与老板沟通,不一定非此即彼,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永恒的错对,一切都是利益为王。其实你和老板最大的分歧是对利益实现过程的理解不同。到底是在稳中求进,通过企业的信誉、品牌吸引人,最终达到利益最大化;还是采用人海战术、找优秀人才,快速达到市场份额占有率,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如何统一认识?或者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这需要你通过数据分析让老板看到实现利益的可能,可能性越大,你成功说服老板的概率越大。
   如果老板点头了,下面就要谈如何招到专业性强的销售人员了。一般是三个途径:1、从相关专业中选适合销售的进行培养,这主要是对销售能力的培训;2、挖对行业感兴趣的销售人员,对专业知识进行恶补;3、挖同行业的销售人员,这个见效快,但稳定性差。
    很多事情在结果没出来之前很难说谁对谁错,因此,不要轻易的就去说服别人,因为你坚持的未必就是正确的。不如从利益角度考虑,那一种方案利益能够最大化?这样可能更容易让人接受。另外不要抱着非此即彼的思想,有时候必要的融合更会获得双赢。
在技术型的老板面前,我们谈技术那是班门弄斧。案例中的HR,虽然不是谈技术,谈的是员工招聘的一个策略问题,想借鉴平安保险的有人就有江湖的策略,我觉得太过武断了。首先一个行业就不同了,能拿来即用吗?与其说要如何说服老板,不如说自己要真正的认识这个行业,从这个行业出发,站在老板跟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业务的业绩不好,追寻原因,解决问题,才是首要。
    针对这样的案例,我有一些建议:
    1.了解原因。对于不出成效,除了你说的“个人能力不足,还有总体的经济环境不好”之外,我想还是有另外的原因的。譬如说别家的技术服务公司能够做好,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我们的不足所在,找到原因,了解原因。然后,我们来处理这样的事情。抓到问题的症结或许是某个技术服务没有做好。
    2.给予适当的培训。针对员工个人能力不足,我们如何去补足这方面的差异呢?培训,老板既然是技术出身的,那么我们可以让老板给大家来一个现身说法,让大家知道如何去应付这样的场面,这样鲜活的例子,足够引起别人的注意吧。
    3.总体经济不好,我们需要做的是与老板沟通,了解现有的经济大环境对行业的冲击,然后商量一个对策。并不一定是业务员多了销量就多了。这其中的招聘成本,人工成本高了去了。平安保险那卖就是一个风险意识,因此他们的利润是比较高的,在技术服务行业,我觉得利润肯定是没有那么高,在很多条件都不能匹配的情况下,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就拿来主义呢?
    4.在这样的公司里,我们首先要做好的是,安慰好我们的业务人员,与他一起分析真正无法拿到业务的原因,然后一起进步;与老板沟通,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能够保持自己的业绩并提高自己销量。这才是一个关键,而不仅仅是大量的招收人员进来,那真的会像那位老板说的“对企业的形象不好”。
    个人见解,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来源:云南人才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