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声大雨点小的老板手下如何开展工作?
主题描述
我在湖南长沙的一家建筑机电安装公司任HR,企业有20人。目前公司没有任何制度,招聘我进来的目的就是建立各种制度,以便于管理。但是老板嘴上说重视,实际上却总是在出了问题的时候才表现出着急的样子,其余时间他会说自己很忙很忙没空管这个,最后见不到效果,就全是冲我一句话:你不作为。
而且,在我制定了一些制度之后,却一直无法落地,连简单的休假条例都推行不下去,我了解了原因:一方面是老板会大声说要马上施行,实际上最后却拖延个把月之后不了了之。另一方面是即使员工没有遵守,老板也不会做出处理。
据我了解,在过去的一年多之内,先后在这个岗位上换过三个同事,但是没有出台一条制度。
在这样的老板手下工作,我很是有些灰心丧气。我该如何做呢?案例要点分析:
一、行业:建筑类,机电安装,对个人技术要求较高
二、规模:很小,20人左右
三、职责:建立各种制度
四、问题:制度无法落地
五、背景:一年多之内,换过三个人,未出台一条制度
机电安装一般都是作为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出现,很难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管理,同时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员工用技术吃饭,大部分为计件工资,对管理制度的接受程度很低。
大多数老板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朝令夕改,言行不一,失信于人。如果这样得过且过,很快就会失信于众人,难以开展工作。老板失信的后果,间接造成你失信的事实,你的影响力在直线下降。
老板喜欢朝令夕改,或者不承认曾经下达过的命令,会给下属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他们无法做出任何个人的判断,事事征求老板的意见,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从心理学上分析,守信的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下属对老板的期望。
那么,案例中的你应该如何做呢?我的建议是从两方面入手,即对老板的要求和对自身的反思。
对老板的要求:
一、目标一致
作为老板,你必须让他知道,他的一言一行,从各方面传达出来的讯息,跟整个公司的目标都必须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言行一致
老板的行为应该要和自己所讲过的话一致,如果不一致,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你必须给老板沟通到位,让其对自身行为有一个深刻认识。
三、风格一致
老板的沟通方式应力求直接、坦诚,尽量鼓励员工发表意见;既然出现了上述的各种情况,你有义务与老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让其了解目前的现状。
四、前提一致
老板认为重要的人和事,就应该重视他们,如员工和其他组织成员就应该比外界人士先得到第一手资料;这一点在投标上反映最明显。
五、角色一致
老板应该是一个公司的最高沟通主管,也是主要事务的发言人,不管是对内或对外沟通,都不该假手他人。
对自身的反思
一、对行业的了解
机电安装是建筑类里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往往有着工期短、工序多、标额小、技术高等特点。如果你不了解行业特点,只是为定制度和定制度,如何能得到老板的欣赏和重视?
二、了解老板最迫切的需求
“在我制定了一些制度之后,却一直无法落地,连简单的休假条例都推行不下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老板的问题,也与HR有着很大关系。
现在很多HR一到新公司,先来一套制度。什么薪酬啊,考勤啊,诸如此类,就拿这个休假条例来说吧,机电安装能正常休假吗?施工期间如何休假?对一个行业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导致制度只能看不能用。你必须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燃眉之急,再慢慢完善一些基础制度。
三、明确公司处于哪个阶段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着不同的需求,你直接上来就搬一个模式过来,是不是合适呢?创业初期最看重的是什么?应该是业务的发展,因为企业只有活下去谈其他才有意义。那作为人资,能对企业的业务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
很多问题看着是老板的错,如不支持啊,朝令夕改啊,但本质上错的还是自己,拿不出满意的方案,老板不改怎么办?拿不出有效的方案,老板如何支持?现在这样情况,如果你觉得你能从自身找到问题根源并愿意去改变,那就继续呆着;如果你认为就是老板的原因,简直是无法改变,那就趁早走人,别浪费大家的时间。 这是小公司典型的习惯和做法,对于任何HR者,都要好好想办法、找技巧,既要适应老板,又要研究透企业文化及习惯,还要有自己的做事计划,既不能急,又不能不做事,其实,在这样的单位是十分锻炼人的,尤其是协调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判断别人的心思等。
针对本案例,根据其真实情况,我提出如下分析和处理建议。
1、本案综述。
(1)公司制度。公司目前无任何制度,即使制定休假制度被老板一拖再拖推行不了,员工违反了老板也不会做处理;出了问题老板又着急,就怪HR不作为。
(2)个人职责。招聘时就要求建制度、规范管理,一年多该岗位换过仨同事。
(3)如何应对。有些灰心丧气,怎么办?
2、个人建议。
还是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不要被困难和阻力吓倒,要想办法解决才是好汉,如果“一事无成就选择离开”,算什么?没办法,企业就那个德性,只能先适应再牵引,以下是我的建议。
(1)心态调整。20人的建筑机电安装企业,老板一定是以业务拓展和维持、收入和利润为重点工作,肯定是成天忙里忙外的,毕竟公司人不多,管理工作只要不出大的问题就没事,这是大的企业基本情况,如果能够多站在老板角度思考,老板这样的做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2)职责定位。公司虽小,老板忙于业务,但眼光很远,想到要规范管理,于是招聘HR来建立制度。所以,必须要清楚知道自己的职责,而且要想办法实施、推行和落地,逐渐起到效果,而不是去责怪老板或企业习惯等客观原因。
(3)分析实情。该岗位换过三同事,且没出一条制度,可想而知其真实难度和背景;另外,老板嘴上重视,可平时说忙这忙那的,出了问题就着急,见不到效果就说HR不作为;还有,制定的休假制度老板说马上实施,可他拖个把月不了了之,员工不遵守,他也不会处理的。其实很明显,老板要忙业务和处理内外关系,内部管理的事情理应由HR承担起来,不能什么事都推给老板决定,而应联合其他部门想出许多办法,给老板做选择,老板就方便多了。
(4)注意技巧。公司虽小,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与老板一起创业或在公司有一些贡献的员工,如果不注意工作方法,特别是制订管理制度,是难以得到他们支持,更别说推行和落地了,所以,以下三个方面要注意:一是要选择时机让老板给全公司员工讲讲规范制度和流程的重要性、必要性,是公司今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招聘HR来的目的,希望大家一定要配合,如果不配合就是与公司或老板过不去;二是要基本了解清楚目前员工的习惯、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以及对公司的管理期望;三是要注意与主要管理人员共同讨论和制订基本制度的初稿,而不是一个人单独制订;四是任何制度都要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然后再考虑完善与否;五是一定要经过老板批准,即使老板一拖再拖,也要跟踪追击,必要时可以大胆帮他决策,然后用电话告诉他,并组织大家学习贯彻;六是要实施过程中给予员工一定机会,既不能发现违纪视而不见,又不能立即处罚,一般可以提醒一到二次,第三次再违反则可以处理,而且要坚持下去,除非老板出面说可以原谅,但是,总不能每次都原谅,否则,HR是可以先处理再说,这样,老板虽然嘴上有意见、私下一定会认可HR的,因为,这样对公司的发展和规范化是有非常好的帮助。
(5)基本制度。在这样的公司,制度可不能一哄而上,而应慢慢来、逐步上,个人认为:上下班制度、请假制度、工资办法是应当先出台的;然后,食堂、宿舍、会议、提成、培训等制度可陆续问世;再次,奖惩、考核方可再上。客观的讲,在这样的公司里,半个月能够出台一个制度并真正落实和执行算不错了。
(6)坚持下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甚至老板的责怪或其他部门的不理解等,一定要坚持,如果遇到一些困难就选择放弃,这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是懦夫的体现。不要灰心丧气;因为在这样的企业环境中更能锻炼和成长自己,在如此企业中,要成就一件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协调不少资源,而且不得不屈从于一些习惯做法,但好在公司不大、人员不多,即使每个人都去交流和沟通,也不会太费时,都是能够办到的。逆境更能成才,顺境办好某件事并不能体现出你的能赖。在这里都能办成事,今后离开后到稍微好一点的环境不是能够成更大点的事?
如果能够在这样的小公司里与公司一同成长、共同壮大,HR者也是有功之臣,老板不会忘记的,当然,即使老板过河拆桥,也没必要给自己急,因为自己在这里已经成长、长大、有本事了,心平气和的好聚好散,只要公司和老板不过分亏待自己,就没必要诉诸法律,为自己后来的路多考虑点: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努力为公司做事,不违良心,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和职责,多数老板是讲公司名声和良心的,我们没必要处处把老板朝最坏处想,毕竟公司是他的,他比你更想公司发展得更好。案例解读:
1、湖南长沙的一家20人的建筑机电安装公司
2、招聘HR进来是为了简历制度,老板很重视制度
3、老板一直很忙没有空建立制度,出事了就责怪HR
4、HR制定的一些制度无法落地,老板同意实行,却执行不下去
5、一年多换了3个HR,一直没有出台一条制度
目的:该如何解决制度执行不了的问题?
案例解析:
一、制度执行不下去的原因分析
案例中的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只有20人左右,这样的公司其实制度制定起来很简单,很容易就可以照顾到企业和员工的需求,为什么案例中的HR居然一条制度都没有制定下来?
老板也很还重视相关制度的制定,案例中的HR一直抱怨老板只是嘴上说说重视,其实一点精力也不花给制定制度上面。我想问一句:老板要如何才能让你觉得重视制度了?嘴上说还不够,难道要亲自制定制度才可以?那请你来干什么?
制度在一家企业执行不下去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制度本身不合理,不符合本公司情况
制度本身不合理,在推行过程中肯定会导致问题出现,以至于搁浅。
有的制度很好,在大企业实习起来顺风顺水,可是到了小公司就没有办法执行下去,因为制度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例如,某HR之前是在一家日式企业上班,制度中规定必须穿制服上班,衣服必须整洁,不然就扣绩效工资。后来换到一家健身俱乐部工作,同样把制度复制过来了,要求大家上班穿西装打领带,明显不符合企业的情况啊。健身俱乐部以轻松休闲为主,穿着西装上班会被认为不正常的。
2、制度达不到老板要的结果
案例中说的连简单的休假制度都执行不下去。休假制度,老板觉得制度虽好,他也想给员工放假,但是现在是销售高峰期,你让我给员工放假,我的销售量从哪里出?公司如何经营下去啊?
3、没有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
还有的制度没有考虑到员工的实际情况。比如,某公司之前一直是9点钟上班,你制定新的制度是8点钟上班。该城市又比较堵车,8点来上班明显会导致很多人迟到,肯定会受到员工抵制啊。
4、制度制定流程不够规范化
制度是一个公司的行为规范的标准,如果制度本身在制定过程中就不够规范化,老板和员工肯定不买账。
二、怎么制定规范性的制度?
如何制定出规范性的制度,针对以上分析,得出以下流程:
1、了解公司实际情况
制定制度之前要先看公司缺乏什么东西!
根据公司缺乏的东西再来考虑制定制度,制度一定要符合公司的事情,不是说照搬过去的经验就可以了。
2、跟老板沟通
制度在形成草案的时候一定要拿给老板看,老板觉得很好就可以直接执行,老板说要看看或是比较犹豫,你就要把这项制度的好处跟老板说清楚。老板这么忙,不是很有时间来慢慢思考这个制度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你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就要给老板阐述清楚。
碰到老板有疑义的,要让老板提出具体的意见,对哪些地方有疑义,具体的方案是什么?
老板说不出具体的,也要让他给你个大概的方向。
第二次提交给老板的时候最好有两个版本,区别不大,每个都有自己的优点,让老板选择,而不是只给他一个让他拒绝。
3、制度合法化
一个企业的制度想要合情合理,能执行下去,关键就在于制度下发的这一步。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 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案例中的公司比较小,估计也没有什么职工代表大会,可以参照以下流程:
1)先把制度给老板签字确认
老板签字很重要,他都签字确认了,就相应于过去皇帝的金口玉言,不能随意更改,即使有人找他说去,他自己也没有脸去违反自己签字的制度。
2)制度公示
制度公示主要起到让大家了解制度的作用,在公示期过后,全体都没有疑义,制度就算可以执行了。
建议最好把制度打印出来,人手一份,领取的时候大家都签字确认,有条件的还可以做一次制度培训。
3)制度存档并执行
制度已经具备法律效应了,可以存档并执行下去了。
4、严格执行制度
制度执行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不能因为某某可怜就算了,这样制度是没有办法执行的。有一就有三,然后就被无情的破坏了。
必要时可以杀一儆百。看到这个案例,想起最好的朋友从HSBC出来开办一家投融资公司,有50多名员工。当时找到我帮她做企业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因为是最好的朋友,而且自己也有过7、8年的金融行业工作经验,本着希望好友公司规范、发达的角度出发,一开始就参照着大金融机构的模式,从管理模式到运营标准再到公司内控整个了全套服务。结果朋友一看不满意说:太复杂了,用不上,最好简单化。刚开始心里很不舒服,想着搞金融你是专家、做人资我是行家,水平怎么也比你高。直接找到好友公司去,本来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说服她,结果实际了解一圈下来,确实是自己把问题想得过多、弄得过于复杂,不适合这类小型的金融机构,回头来从简出发,重新整理了一份制度,满足了朋友公司的需要。
制度是为公司管理和盈利服务的。经常有同业人员问我:作为HR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我个人的看法是——理性与理智。理性就是从实际出发,不为实物表面现象所蒙蔽,学会站在理性角度,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智就是保持头脑清晰,清楚定位HR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态度工作和学习。新公司没有制度和小公司制度不规范,作为HR首要任务不是大张旗鼓地规范和健全,而是要踏实地深入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全面了解公司主营业务、人员结构、行业规范和老板预期,结合公司所处发展阶段去制定符合公司实际需要的管理制度。而不是单从自身经验出发或者简单通过度娘,弄一大堆华而不实的制度堆砌,公司目前盈利与否都不确定,你就先弄出休假条例,显然是脱离实际,怎么可能得到老板的支持和认可呢?制度不是挂在墙上让人看的,而是要切切实实可执行、能见效、有作用、出效益的。
作为与不作为,其实是个主动担责和被动担责的问题。小公司,经费紧张、成本控制严格,有人就要用、用就要见效。甚至有时老板本人都是员工,要做实际的工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坐在办公室,等着听工作汇报、给部门做协调和进行问题研究。作为小公司HR就要有这样的责任意识——即在岗位工作就视同得到老板授权,就可以主动履行自己的岗位责任权属问题,没有必要凡事都要等老板做决策、拿主意,在小公司做HR得有一定的魄力和具备一些强势,说句难听的话,像这种员工没有遵守制度,都要老板出面处理的情况,体现不出HR作用,老板说你不作为还算留点面子,完全可以让你直接走人。我自己以前也在过的小公司工作过,在这样的小公司工作,没有所谓的规范、标准和流程,就要靠自己去主动地摸索和争取,制度出来后,我都会定一个制度试行期,注意跟踪收集了解试行期内员工和部门的意见反馈,做好制度试行的总结,最后,根据总结进行调整出结果后再和老板协商,一般到了这个程度,有事实依据、有数据反馈、有试行经验总结,老板都会主动配合进行正式制度的推行,做起来也就简单了。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HR工作也要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很多HR认为,HR部门不受公司和老板的重视,是因为我们不直接产生利益和经济效益。真的不产吗?其实是我们不会做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管理工作中,基础工作要学会做减法,把复杂事情简单化;经营工作就需要做加法,核算利润收入。例如:考勤制度拟定出来,前期试行后,就可以进行费用成本分析。根据员工的薪资和迟到早退数量,就可以核算出没有制度前,公司在这一块的成本开支有多少;制度出台后,员工迟到早退现象没有了,节约了薪资成本开支,经济利益就体现出来了。简单的数据一分析,money就实实在在的显现出来,哪个老板不心动,还会雷电大雨声小吗?效果不就是这样出来了吗?
没有高度的人,走不远;没有深度的人,显肤浅;没有宽度的人,会狭隘。我不建议HR工作一出现问题和矛盾,光找公司和老板的毛病:什么小公司不规范啦、老板做人不厚道啦、公司其他部门不配合啦、HR工作不受重视啦等等等等,这些问题肯定有!但不要一有问题就找客观条件和外部因素。请你记住:任何一家公司的老板都是忙碌的,不管他是不是忙正事。工作上的意见和问题都是需要你主动去找到进行他沟通和协商,老板是衣食父母不是良师益友,要想工作得到老板的认可,就要从思想把自己上升到老板的角度,而不是在实际中把老板降低到HR的执行者位置。
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平衡。作为HR,需要体现部门利益的时候,要学会做加法,增加部门存在感和工作价值感;为公司经营管理目标服务的时候,要相应做减法,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和手续,提升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