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贪图小便宜,偷拿公司的办公用品怎么办?
主题描述
我目前就职上海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成立于2010年,目前大概20人。员工多为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很多缺乏最起码的职业素养,公司购买的纸巾、钉书机、计算器、剪刀、笔等等这些办公用品,隔三岔五就要失踪一些,很明显是被员工们偷偷带回家去了。
现在老板也为这个事情发了火,起因是由于纸巾异常消耗,所以公司规定员工使用纸巾,必须向行政签字申领。结果就陆续出现很多员工桌上的纸巾经过一晚上突然消失的情况。今天员工就在公司QQ群里讨论这种事情。老板就把我叫到办公室去,让我给出处理意见。
这种现象对公司也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失,但是影响恶劣,我该如何做呢?员工偷拿公司办公用品的行为,属于个人人品道德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能还会发展为违法行为。也很好的印证了一句话:学历高,不等于素质高;职位高,不代表水平高。老板为什么发火,肯定不是因为几个钱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公司的风气和员工道德问题,公司的办公用品光天化日都能不翼而飞,下一步就怕要到了员工的个人财物,一旦到了这一步,员工之间可能会出现相互指责、猜忌怀疑,彼此间缺乏信任和安全感,哪里还会有心思好好工作,更别说对公司形象的严重损害了,所以,应该严查并严惩,起到端正公司风气的效尤。
员工将公司的东西顺手牵羊、占位己有,无非是几种心理:(1)贪小便宜,不拿白不拿;(2)报复公司和找平衡的心理;(3)想方设法钻空子、找漏洞,能整一点算一点。
员工行为的规范和管理,还是要靠制度。制度不是万能的,就像是防波堤,防不了超级狂风和海啸,但至少能防止一般性风浪造成的伤害,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员工心里筑起防止行为不正的高墙。像我以前所在的美资企业,关于办公用品管理制度,就有A4纸整整50多页,从办公用品的预算编制、采购计划、定额的审核、物品采购、供应评估、物品使用权限的分级分类、入库保管、发放领用、使用范围、物品换新、下班后的存放保管、遗失赔偿、报废申请、离职交接、违纪处罚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我在后来的几家公司也引用了部分管理制度,效果不错。大致分享一下相关内容:
一、实行计划采购、成本核算、总量控制工作。办公用品的采购,按部门年度使用总量和预计人数变动情况进行核算,这块费用作为部门的年度费用成本,在年终利润中体现。由各部门上报申购计划,实行季度采购,超额部分视原因而定,属于工作增量造成的,审批后,公司采购补足;属于其他原因,由各部门自行承担;
二、使用颜色标签,实行数字分类管理。公司办公用品,实行颜色分类管理制度,采购物品按颜色分类进行。例如:红色物品属于总监以上高层专用,老板为红01、常务副总为红02、财务总监为红03等;蓝色属于部门经理以上中层和公司各职能部门使用,蓝01属于行政管理部、蓝02财务部、蓝03设计部、蓝04销售部等等;基层管理人员用黄色,按职务等级进行编号;一般员工用白色,按进司年限进行编号。物品采购按颜色区分和发放,对于较小或较大办公用品,很难按颜色采购的,如签字笔、美工刀、电脑、计算器等粘贴相应颜色标签和标号,物品发放、员工使用起来一目了然,也能杜绝随手乱抓的行为;
三、实行定时定额申领、签字登记和固定盘点制度。公司按计划季度进行办公用品采购,各部门每季度按规定时间申领一次。行政部将办公用品统一领用给各部门,部门按定额发放到员工手中,超出部分员工自理;实行领用签字登记,领用表复印两份,一份给行政部、一份给财务备案。每月盘点办公用品,核对购买、发放、库存数量,检查固定资产办公用品使用情况;
四、以旧换新、责任到人。除了纸张类、橡皮擦、肥皂、纸杯等消耗品外,其他办公用品基本实行以旧换新制度,包含签字笔芯;电脑等贵重办公用品,实行使用人负责制,非正常损耗由员工本人负责;
五、办公桌面环境管理标准化,下班后文件和办公用品实行入柜保管。公司比较人性化,管理层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摆放3件私人用品,一般员工可以摆放2件,如家人照片、小盆栽、小玩偶等等,但是对于员工办公桌面实行标准化管理,工作期间,办公桌面随时保持整洁,人员临时离开,保持物品随走随收;下班前,所有办公用文件必须入柜上锁、办公用品入柜入抽屉存放、电源断线。办公室桌面只能剩下三样物品:台式电脑、电话、小盆栽植物,行政部门不定时抽查,违反规定接受相应处罚,能有效避免物品遗失情况;
六、违规重处、绝不姑息。一般外企,比较注重员工的人品、道德诚信问题,这些行为都属于严重违纪行为。我们处理过一起员工私拿公司洗手间洗手液的行为,当时是以开除处理的。虽然外方比较回避和害怕出现仲裁,但在处理这些行为的时候,基本不会手软。我到现在还记得老美的话:“这不是小行为,是偷窃和道德问题,损害不是我个人利益,是公司所有员工利益,是对大家的不公平和不尊重。她应该去看心理医生而不是继续工作。”
像案例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完全可以考虑公共办公区域加装摄像头以及取消纸巾发放,将纸巾福利则算为补贴,由员工个人自行购买等措施加以控制。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录用员工时,综合考虑衡量和加强员工道德素养的培训,不唯学历是高,多考量人品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才无德的员工,慎用为好!
诚信是企业的基本道德标准、不损人利己是员工的最低道德底线。“ 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司马光。我们来看看,新华字典对于偷的解释:即盗窃,趁人不知时拿别人的东西。对于案例中这种现象,虽然可大可小,但个人认为,这不单是职业素养的缺乏,更重要的人品性的问题。
一、 案例简析
1、 高新技术企业并不是人人素质高,品行好;
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有高新二字,从学历和学识来讲,入职的员工应该都算是人才,是企业需要的精尖力量,但是高学历一定就匹配着好品行吗?我对这点一直都是有疑问的。尤其是创业初期的高新企业,用人不慎,很可能导致企业过早夭折。
2、 年轻人可以无知,但不能无德;
看多很多企业的招聘录用条件,或者说是招聘潜规则,对员工品德的都是有要求的,甚至很多单位明确:有德有才甚佳,有才无德拒绝,有德无才可考虑等等;对于年轻人,没有工作经验,知识技能暂时不达标,我们可以培养,但是在如此小的“诱惑”面前都栽跟头,试问以后还能委以重任吗?品德缺失,将会成为人难以向上发展的重要瓶颈。
3、 企业应该对员工的既成行为负有一定的责任;
跟好多同行聊过关于人治、法治,简单来说人治就是人性化管理;法制就是制度化管理。初创期企业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随后要通过制度来预防问题,防微杜渐。员工有不被企业许可的行为,企业就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违规行为,企业没有及时制定,那么企业应该对员工的过失行为负有一定责任。
4、 老板发火只是因为频频失踪的东西吗?
如果单纯按照案例表述,老板发火是因为丢东西;但是我们深究一下:丢东西事小,拿东西的人事大。招聘进来的员工贪图小利,人事行政部门监管、防范工作不到位,公司目前是小金额的财产损失,今后可能还会有其他类似情形发生等等;实说,一个老板如果只能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他的企业是做不长的,我相信,案例中的老板也并不是一个因为丢小件办公用品而发火的老板。
二、 参考意见
1、 完善办公用品领用制度
公司对于办公用品的领用是如何规定的,是以部门为单位,还是以个人为单位,领用后需要签字吗?谁负责办公用品的管理?谁付有直接责任?有没有规定核算周期?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白字黑字用制度来明确。
2、 细化办公用品领用标准
之前在一家港资企业工作时,对于办公用品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举个例子:抽纸,我们只给来访客人或者重要领导使用,人走后行政专员就会将抽纸锁在柜子里;卫生纸每位员工每月只能领取一卷,用完自行解决;笔记本要用用完的旧的来换领新本;中性笔按规定每人每月可以领一只,笔芯暂时没有限量等;按照部门、员工来限定领用数量,一视同仁,管理起来也比较方便,每个月都有办公用品台账,记录查阅都是很方便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办公用品的领用问题。
3、 培训所出制度
制度都需要培训签字后,才能生效,这个不再赘述。
4、 完善员工奖惩制度
一经发现员工有案例中行为者,将根据所涉金额以及行为次数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可解除劳动合同。如果企业对员工效果错一味的纵容那么最后一定会引火上身的。
5、 设置部门办公用品预算
另外还可以设置部门办公用品预算,由部门主管负责,每月月末报次月所需办公用品种类及数额,行政部门统一采购,每个部门根据业务、人数不同,预算范围可适当调整。这个就能照顾到一些办公用品消耗较大的部门,不会受限于领用数量。
6、 如有需要,安装监控设备
个人看法, 高新技术企业一定要安装监控设备,主要目的是为了防范技术参数外泄。当然其他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是不办,时候未到。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公司各项制度出台的时候,成立初期的企业因为规模有限,人员稳定性欠佳,更多考虑的是人性化管理,很多制度即使出台,执行者也会因为种种不好意思变相执行,但是此时对员工的所谓仁慈就是对公司的残忍,更是对员工小我的“谋害”。你,看着办吧。